第224章(1 / 2)

小牧场 春溪笛晓 3500 字 1个月前

云山牧场那边本就有温室, 不过云山牧场气候好, 冬天也不会太冷, 攒下的经验不太适合极寒环境。昌沧这边冬天比较漫长, 眼看已经入秋了, 牧场也开始冬储工作了, 袁宁拜托罗元良帮忙了解一下昌沧那边的温室情况, 自己也选修了门有关的课程。

袁宁下了课就跟教授往农研所跑,搬出温室大棚的资料埋头苦读。他早就是农研所的常客,也没人管他, 由着他自由出入资料室,把往年积攒下来的经验都翻了个遍。

不看不知道,看了吓一跳。这几年经济发展起来了, 群众消费力大大增强, 以前不会考虑的东西现在渐渐进入许多人的视野。比如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的蔬果,这在以前是极少数人才能有的奢侈, 现在不一样了, 大家都有了这个念想。

有这样的市场, 自然就有人去生产。第一批建设温室大棚的人赚得盆满钵满, 旁边的人一看, 眼热了,一窝蜂涌上去。上头也支持, 你肯建,有政策, 有拨款, 大大地鼓励。毕竟这样一来群众收入上去了,群众消费能力也上去了,区域的经济自然也上去了。这样的好事谁不愿意支持?

不少地方甚至由村里镇里统一建造温室大棚供当地人租种,要技术给技术,要种苗给种苗,要渠道给渠道。

在这种上下一心的氛围之下,温室大棚渐渐成了南方北方都随处可见的新景观。可惜好景不长,不少地方的温室大棚都没撑多久,一方面是种植者缺乏科学的种植理念,一方面则是一窝蜂种植某种作物的情况非常多、出现增产反而减收的窘况。

而坚持下来的大棚种植户,也因为人和土地患上的“大棚病”而一筹莫展。所谓的“大棚病”,就是大棚种植条件好,可以常年不断持续种植,地力消耗过度,造成种种“地病”,种植变得困难起来;种植者因为常年呆在温室大棚里劳作,身体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职业病”。

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极大地打消了群众经营温室大棚的积极性。就算有人坚守阵地,也开始加大施肥、喷药力度,以挣脱地力消耗、病害加剧的困境。

见袁宁放下资料思考起来,农研所的人叹了口气:“小袁,这问题还真不小啊。去年我们打开了外销渠道,争取到了不少出口份额,可惜到检测环节就被刷了下来,因为各项数值严重超标。这还是信心百倍送上来准备出口的,剩下的那些呢?我们有心管,但下面不配合,我们管不了。我们这部门没权没钱,就在有需要的时候拉我们出来走个过场,别的时候我们说的话谁会听?这些是大家要吃进嘴巴里的东西啊!”

袁宁沉默下来。

出口这方面农研所能把那些产品刷下去,原因很简单:就算农研所这边过了关,到国外还是一样会被打回来。

国内市场混乱,很难对这些情况一一把关,管理上面的缺口非常大。如果种植户倾举家之力种植一年,种出来的东西全部有问题,谁愿意站出来当“坏人”?一个也许还有人愿意,那一整批呢?没人愿意!一来遭人恨,二来毁实绩。

这不仅是大棚果蔬的问题!

即使是章修严,在怀庆那边也倾向于“取代”而不是“取缔”,杀鸡儆猴之后给了其他人更好的出路。

想到章修严,袁宁心情又轻松起来。他微微地笑了笑,合起手里的资料,明亮的眼睛有着难言的坚定:“总会有办法理清的。”他的手搁在资料上,敲了敲上面的标题,“孙哥你们一直没放弃过不是吗?”

即使知道自己可能无力改变,农研所这边还是坚持收集各方资料,并试图在技术上寻求突破。农研所最新研发的高效滴灌系统就在试验之中,如果有高效而成本低廉的技术,下面又做好推广工作,种植户不可能不采用。

农研所的人对望一眼,点了点头。他们都是搞技术的,比起和人打交道,他们更喜欢在土地里面捣腾。大概就是因为他们农研所上下都是这样的人,说话才越来越不管用。等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多,他们才发现什么叫“人言轻微”!

他们头儿这么喜欢袁宁,由着袁宁出入农研所,还要人给人、要技术给技术,就是想把袁宁给拉过来。别看袁宁年纪小,说话的分量可不轻。不看袁宁的出身,光是袁宁上下活动的能力就可以让他们体会到什么叫“望尘莫及”!

翻查完农研所的资料,袁宁回了学校。新生入学后学校仿佛注入了新血液,比以前热闹了许多。

接下来就是学生会招新,袁宁又被委以重任。没办法,就算袁宁再怎么偷懒,他也是韩闯和黎雁秋的“嫡系”,前两年不少活动都是他一手促成的。袁宁乐于在这时候忙一点,毕竟这代表他可以挑一批新人,以后偷懒会更方便!

袁宁和宋星辰他们一块选人,很快选出了不少新成员。

期间于朗然也在挑人。

宋星辰、郝小岚与于朗然起过冲突,见面难免有些尴尬,平时都会有意识地避开。袁宁倒是没那么多顾忌,该和于朗然打交道的时候还是照常与于朗然交流,甚至还和于朗然抢了个人,是个很不错的宣传人才,本来已经被于朗然相中,也马上要松口答应于朗然了,结果见到袁宁后就一秒倒戈。

但凡有心涉足宣传这一块的,很少有人不知道袁宁。为了响应张会长当初的“书法走近千万家”活动,袁宁这些年接了不少大企业的宣传设计工作,从品牌标记到广告策划都应有尽有。袁宁的设计兼顾着艺术与市场,在牢牢抓住产品、企业精髓的同时又有着令人着迷的美感,每个方案拿出来都可以作为典例授课分析。

袁宁当然无心抢人,他只是有事要与于朗然商量,没想到他才刚走过来就被即将加入学生会的学弟激动地认了出来,表示以后要跟着他干!

袁宁懵懵的,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察觉于朗然瞧过来的目光变得有点可怕。那感觉一闪而逝,袁宁本来还以为是自己错觉,没想到学弟跟着自己走出一段路后突然开口说:“袁师兄,你和刚才那个于师兄不对付吗?我是不是给你惹麻烦了?”

袁宁转头看了眼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小学弟,摇了摇头,否认了他的想法:“没有,你不要想太多。”他想了想,又补充,“你刚才和在和于师兄谈加入学生会的事?”

学弟点头如捣蒜:“对的,可我看到袁师兄后太高兴了,什么都给忘了。”他搔搔后脑勺,“我从小就敏感,刚才于师兄给我的感觉不太对。”明明一直是温和友善的,有那么一瞬间突然就对袁宁生出了极大的敌意。那种感觉让人很不舒服。

袁宁不希望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学弟担心太多,说道:“我和于师兄之间是有点矛盾,不过和你们没有太大的关系。你如果有心要学点东西、锻炼一下自己,接下来肯定会有很多机会。可以做的事很多,不要在意这些事情。”袁宁真不觉得学生会这点小权有什么好争的,如果于朗然因为学生会的事记恨他、记恨韩闯和黎雁秋,心胸未免太过狭隘了。

这样的人即使你对他百般小心,该厌恶你的还是会厌恶你、该针对你的还是会针对你——所以遇到这样的人防心必须有,但不能把时间都耗在和他们明争暗斗上。

学弟听懂了袁宁的意思,乖乖点头,接着自发地向袁宁自我介绍。

学弟叫濮满,名字不太好写,同伴们都喊他“扑满”,存钱用的那种。濮满今年十八,算起来竟比袁宁还要大一个多月,他很有天赋,本来拿着特招名额进来的,结果非要去参加高考,一不小心考了个状元,早早入了于朗然他们的眼。

濮满家境不错,摆到首都来也不算差,但不爱胡来,只对喜欢的东西上心,早些时候就对广告业很感兴趣,在家那边已经策划过几次不错的广告——一开始那些企业找他只是想靠他拉拉关系,后来是真心想要他给帮忙出主意。

袁宁看了濮满带来的广告策划,两眼一亮,看着濮满的眼神就像看到了闪闪发光的金子。怪不得于朗然坐不住了,主动出面拉拢濮满,这就是天生的宣传人才啊!宣传重不重要?当然重要!你东西再好、政策再好,宣传没有落实下去也有可能湮灭无闻——别人都没听说过你,谁知道你好不好?

袁宁笑着说:“你要是手痒了,我可以给你多找点机会。”

濮满说:“其实我更想看到袁师兄的新设计!”他有点遗憾,“袁师兄好像挺久没有接新设计了。不过上次袁师兄在昌沧那边设计的花卉主题瓷器我买了一整套!”

碰上个这么有能力的小学弟,还特别崇拜自己,袁宁自然亲自把濮满的入会申请给通过了。新生可比较多,晚上还有一些培训和讲座要听,袁宁带濮满在食堂吃了个晚饭,就去和为招新的事加班加点的宋星辰、郝小岚会合。

袁宁一到,郝小岚就眨巴着眼盯着他看。袁宁摸了摸自己的脸蛋,没摸到什么脏东西,纳闷地说:“怎么了?”

郝小岚说:“刚才的小师弟好像很喜欢你!”

袁宁说:“他喜欢我的设计,不是喜欢我。”在这之前他们根本没见过面,怎么谈得上喜欢?

郝小岚严肃地说:“宁宁你这样是不行的。你对人这么好,脸蛋又长得这么好,特别特别招人的你知不知道!”郝小岚这段时间特意去了解了一些这方面的东西,知道有一部分圈子特别乱。本来袁宁选的路就很难走了,郝小岚希望袁宁能和“男朋友”好好地,不要遇到太多波折。现在她看谁都觉得对方会对袁宁有意思——不管男女!

袁宁听得愣了一下,感觉郝小岚这话有点不对味。仔细一想,这简直是担心他会“招蜂引蝶”,对不起那个已经见过家长的“女朋友”。一般来说要担心也是担心小师妹啊,为什么郝小岚会有这样的想法?

袁宁眉头一跳,抬眼见郝小岚一脸正色,眼底满满的都是认真,便有些明白了:郝小岚他们已经猜出了他所谓的“女朋友”是怎么回事。

袁宁心里一暖,微笑着答应:“我会注意的。”

郝小岚见袁宁把自己的话听了进去,满意地点头。她飞快把自己手上的工作收了尾,对袁宁说:“我和宿舍的人约好去逛街,今晚是我们的女生之夜,剩下的事就交给你和宋星辰了!”

郝小岚风风火火地跑掉,办公室里只剩袁宁和宋星辰。袁宁去给自己和宋星辰泡了杯茶,开口问:“你和小岚都知道了吗?”

宋星辰没想到袁宁会直接问出口。他没有隐瞒,点了点头,回答:“我和小岚说了一点。”他注视着袁宁,“你也没想着要瞒到底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