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六娃入学(2 / 2)

曾尛跟着叔叔婶婶领着孩子们一起推着借来的架子车,一路浩浩荡荡的往学校走。

他们穿着新衣服,背着新书包,书包里装着铅笔盒和崭新的作业本,每个孩子一套。

由于曾尛给孩子们做了衣服,婶婶们找来的碎布又做了书包,所以叔叔们就跑到供销社给孩子们添置了作业本和文具盒,这个年代的文具盒还是那种可以往右抽开的木盒子,盒子上刷着漆,画着这个年代的画,卖价5毛钱呢!

一根铅笔2分钱、两个本子5分钱、橡皮1分钱,一套要5毛8分钱,六套的话,三块四毛八分钱,奢侈(价格为虚构)。

(有读者认为这个年代不应该用铅笔盒,但我认为学习要有仪式感,况且曾家现在也不缺这几毛钱,一个木制的铅笔盒能用很多年,有了铅笔盒才能更好的保护铅笔橡皮,不容易折断,甚至摸黑其他书本,本质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就不要在这上面较真了,累o(╯□╰)o)

这些她空间都有,但是不符合年代特征,就不拿出来惹是生非了。

对比后世的纸张,这个年代的纸连后世最次的纸都不如。

今天学校报道,学校门口挤满了人,不过这些孩子大多是镇子上那些条件好的人家的,端看穿着打扮就和他们的不太一样,当然,这当中也有和他们一样来自下面村子的孩子,为了上学,很多孩子穿着打扮上就稍显差了点,不过家长能顶着这样的压力送孩子来读书,就足以可见他们思想很前卫,也很开放。

现在或许看不出来优势,但若等到后世,有文化和没文化的差别就出来了。

曾尛一起跟着去报道,交钱交粮登记去宿舍,所谓宿舍就是大通铺,一个宿舍里面住十个小孩儿,里面就两张桌子几个柜子两个凳子,再无其他,简陋的不能再简陋。

曾尛先去了曾森的宿舍,曾家兄弟三个分到一个宿舍,帮着他们铺完了床,又帮他们把脸盆堆放到后面的盆架上,像是换洗衣服和洗漱用品以及暖瓶这些日用品,就都锁到了柜子了,曾尛给他们仨配了一把锁,要紧的东西交给曾森保管。

虽然这些孩子还小,他们也没有啥值钱的东西,可一样米养百样人,防人之心不可无,早点培养他们这些防备心理,很有必要。

女生那边她过去的时候,两个婶婶也收拾好了,也是姐妹仨一个寝室,不过相对男孩子,女孩子带的东西就多了点儿,曾尛也塞给曾玉兰一把锁,让她锁住重要的东西。

安排好宿舍之后,又去他们教室看了看,其实也没啥可看的,都是那种电视中才能看到的,和大山里孩子一样的土坯教室,年代久远到桌子上已经出现斑斑裂纹以及坑坑洼洼的长桌子,一个桌子好长,能坐好几个孩子。

唯一好点的是,他们是一二年级一个教室,三四年级一个教室,五年级毕业班一个教室。

这里的小学只有五年,初中有四年,两个年级一个班,大概是越往上念孩子越少的缘故,整个学校加起来,也不过才六个班,其中一个还是老师的办公室。

看起来挺大的,人也挺多的,可是进去之后才发现这里比自己想象的要小的多,孩子们也没有她看起来的那么多,大概是因为有些家长就是想送自己孩子过来上个初小,认识字就行了,压根儿没想让他们往上继续读的概念,这才导致越往上念孩子越少的窘境出现。

Tip:收藏+分享带着超市回五零,是对网站最大的肯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