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同质化对手(1 / 2)

超级能源强国 志鸟村 1797 字 1个月前

三人有着亚洲人特有的矜持和矫情,下了直升飞机,前有先导,后有随从,脚步挪移间犹豫不决,只差黄土垫道,净水泼街了。

他们都穿着裘皮大衣,在冰冷的西伯利亚,将自己包裹的像是毛皮动物。除了为首者露出了一张脸,后面两人不仅脖子上有围巾,耳朵上有耳罩,眼睛前方还戴着眼镜,手套也是尽可能厚重的无指手套。

秦世维等技术人员并不在乎谁来谁走,一门心思的观察着电脑上的数据参数。苏城和夏米尔等人,自然而然的转过头,看着他们施施然而来。

“苏城董事长?”站在后排左侧的亚洲人用特别的中文喊话,为首者就远远的伸出手臂,弯腰和苏城握手。

对方的姿态这么低,出乎苏城的意料,也就伸出右手,轻轻的与之相握。

隔的近了,苏城就能辨认出来,为首的明显是个日本人,身后两人则有些面目不清。

在俄罗斯见到日本一点都不奇怪,中国希望得到的安大线,最终就被日本人的安纳线所取代。而日本的财团,全世界购买油田和开采石油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他们本国没有石油,又需要石油,所以采用的都是采油回国的模式。除此之外,日本也是世界几个重量级的石油技术提供国之一,在石油开采和冶炼技术上,并不比英国逊色。

“你们是哪家公司的。”苏城没有客套的意思,居高临下的询问。不管接下来的竞争状况如何,斯科勒油田已经被大华实业拿下了,日本人来此,也就是来到了他的地盘。

“我是伊藤商社的伊藤信重。”

“伊藤商社?”苏城的语气稍稍提高了一点。

“是的。鄙社曾经向大华实业购买过浅海石油技术,也曾参与竞标过阿联酋的瑟坦油田。我在出行前,就得到伊藤隆信副社长的嘱托,言及一定要尊敬苏城董事长。伊藤隆信副社长说,苏董是他所见过的,最有韧性和最优秀的商业人才……”伊藤信重嘴里说着恭维的话,眼睛用余光注意着苏城的表情,见他一副安之若素的样子,不由轻视之心大起,他忽的一指左手右侧的亚洲人,笑道:“请容我介绍,这位是新马石油公司的李政夫先生。”

苏城如他所料的皱皱眉头,问:“新马石油公司?”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地区石油公司。是新成立的合资公司,并有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国家资产。”伊藤信重笑笑,道:“新马公司拥有250亿美元的资产,拥有一系列的采油和炼油新技术,我们伊藤商社已经与新马公司签署协议,共同开发西伯利亚市场。”

这就是摆明车马抢市场了。苏城心知肚明,此时摆狠话都是闲的,于是只淡淡的道:“既然如此,就祝你们生意顺利。”

要说不担心是假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典型的亚洲国家,他们的人工成本虽然比中国高,但工人的平均生产率也比中国高。如果将人工、平均生产率综合考虑的话,他们的人力成本说不定还低于90年代的中国。这是亚洲四小龙崛起过程里,亚洲国家的核心战斗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人的工资越来越高,而工人平均生产率没有增加,才使得增涨陷入停滞。

但在90年代早期,新加坡和马拉西亚拥有绝对的成本优势。尤其如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一类的国家,不像是欧美国家有着严格到无聊的劳工保护,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生产进度能够放的很快。同时,他们的主力工人还有不逊色于欧美国家的技术和教育水平。

在90年代全亚洲招商引资的战斗中,新加坡的战斗力是最强的。良好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一个全球性的石化基地,反过来又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熟练工人。

不论是拼技术、拼人力还是拼性价比。1997年以前的亚洲四小龙,都有与中国企业叫板的实力。可以说,97年的金融危机,为中国解决了卧榻之侧的鼾睡之人。

而在此之前,苏城却不得不面对这些同型亚洲公司的挑战。即使是大华实业,若是在本土作战,大约还有较大的胜面,同在俄罗斯拼抢一个订单的话,谁胜谁负就很难说了。

新马公司的李政夫脱下眼镜,指了一下操作室,问:“可以吗?”

苏城点头并道:“我们隔断出一个参观室,请不要打扰里面的工作人员。”

野外的钻井操作室内,通常有各种电子仪器,因此尽量提供较好的环境。不过,除了少数国家的超常规装备以外,大部分还是用活动板房或野营房代替,大华的也不例外,由三个集装箱大小的野营房组成,稍微做了些加固和防风的措施,就把各种电子设备搬了进去。

伊藤信重和李政夫昂起头来,走了进去,再不见适才的谦卑。

隔断的参观室很小,但面对一块大玻璃,倒是能把里面的场景看的清清楚楚。

见到大华的电脑的第一眼,李政夫就“呲”的一声,咧了咧牙,故意用英语大声道:“大华的设备能达到80年代早期的水平,很不容易啊。我们现在很多的设备操作员,都不一定见过这种型号了。”

“我们专注于产油的效率,以及替用户节省开支。”苏城瞥了伊藤信重一眼,道:“如果仅仅是花钱采购设备,我想客户并不需要技术服务公司。我们所做的,就是在达成目的的前提下,为客户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