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2 / 2)

问鼎宫阙 荔箫 2259 字 3天前

如此纵容着,无非是顺妃想纵容她罢了。

顺妃在宫里这么长时间,什么都懂,也比她们都更能摸准圣意。

这个时候,她倒不妨帮顺妃一把,权当还个人情。

于是趁着春风渐暖,她往紫宸殿走动得愈发勤勉,日日都装扮得明艳动人,仿佛要与这朝气蓬勃的春日一较高下。

一连三日,每日都能在紫宸殿外碰见苓淑女身边的宫人,或立或跪,等着里头给个回音儿。

但可想而知,皇帝不会理会他们。

皇帝甚至不知他们在这里。

皇帝政务繁忙,御前宫人们都有数,这般鸡毛蒜皮的小事没有必要次次都送到皇帝耳朵里,大约最多也就传到樊应德那儿。

夏云姒便也不急着开口,直等到某一日皇帝案头的奏章格外多、从他的神情来看又格外难以料理时,才立在他身边抿笑说:“姐夫还没去看苓淑女么?”

他正全神贯注地对着一本奏章沉吟,眉头深锁着,听言头也没抬:“怎么为她说上话了?”

“臣妾这几日来紫宸殿,日日都能看到她身边的宫人在外面候见呢。”她说着一笑,口气清淡,“她害过臣妾,臣妾才为她说话,只是怕顺妃娘娘难做。”

皇帝仍没抽开神思,提笔蘸朱砂,将这本折子批了,才后知后觉地接上她的话:“顺妃怎么了?”

“苓淑女到底在昭妃娘娘身边侍奉多年,顺妃娘娘不看僧面看佛面,也不好委屈了她不是?颇要花些心神加以关照。”说着她沉沉叹息,“可姐夫此番让顺妃娘娘协理六宫,昭妃娘娘大约是有些委屈的,这些日子都称病不出,不爱见人。”

“她不见人,六宫事宜就都压在了顺妃娘娘身上。苓淑女又日日这样闹着,顺妃娘娘分身乏术,难免疲惫。”

“所以……臣妾想解铃还须系铃人。”她眸光流转,语气明快,“姐夫去看一看苓淑女,便解了顺妃娘娘的窘境。若不然……”顿声蹙眉,她想一想,又道,“若不然去宽慰昭妃娘娘一番也是好的。她能出面分担一些六宫中事,顺妃娘娘也不至于这般为难了。”

说完她便望着他,明眸清亮,含着浅笑,一副自感出了个好主意,只等他做个选择的样子。

实际上当然没那么简单。

采苓不懂事闹脾气还是小事,昭妃对他心存怨怼是紧要的。

后宫妃嫔面对皇帝,自当顺应那句“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没人能对皇帝心存怨怼。

素日装得温良贤淑的昭妃,在皇帝面前必是百依百顺。

那就由她来把昭妃的这份怨怼端到他面前,悄无声息地给昭妃补上一刀。

她静静等着,目不转睛地细观这张清隽俊朗的脸上的每一分神情变化。

他最终轻笑出声:“自己身边的人在皇后忌日闹出这样一场大戏,她还委屈上了。”

夏云姒垂眸不语,听到他又说:“樊应德。”

樊应德应声上前,皇帝淡声:“去问问昭妃身子如何了,若实在不适,难以料理宫中事务,朕便请太后出面,执掌宫权。”

樊应德道了声“诺”。

他又说:“还有,去永明宫,告诉顺妃……”说着手指轻敲了下案面,又自顾自地摇了头,“传旨,淑女采苓降正九品采女。你去告诉她,朕原本念着孩子并不想严惩,此番是她自己不识趣。若再这样不懂礼数,她就到冷宫安胎去。”

冷宫,

这份震慑是够了。

采苓显然高估了腹中孩子的作用,断想不到皇帝会说出这样的话。

淑女降到采女也正是“刚刚好”。虽然看似只差了一品,但淑女是正经妃嫔,采女算是半主半仆。降到采女的位置上,着人来紫宸殿禀话一类的事她就是做不成了,依身份算又成了顺妃的仆婢,想再扒上昭妃也难。

.

临近晌午时,他看折子看得很累了。又拿起一本,翻了一下,便随手递到夏云姒手中。

她如常地翻开来看,定睛间却不由一怔。

是覃西王为将士们请功的折子。

她来紫宸殿读奏章读了这么久,还是第一次碰到与那场叛乱有关的本。虽只是请功,当属平乱后的例行公事,却也不同于那些禀奏日常政务的奏折了。

第26章 烧蓝

紫宸殿内殿中安安静静, 除却夏宣仪读奏章的婉转女音之外再无别的动静。

她直至傍晚时才离开,殿中随着那抹婀娜背影的消失进入彻底的安寂。

皇帝读了一整日的奏章, 终于得以歇歇, 便出了殿,也不往别处去, 只在四周围转着。

虽只是这样闲散踱步, 心情却看起来很好。

樊应德无声地随在旁边,一边小心候命, 一边一心二用地盘算方才的事。

这位夏家四小姐是个能人。

这样轻描淡写的几句话, 就让皇上对昭妃生了不满。

其实在他看来,昭妃哪里是心存怨怼呢?更多的大约是觉得在苓采女的事上被皇上打了脸、丢了人, 这才闭门不出, 好将那些看笑话的隔绝开来。

夏宣仪却偏往心存怨怼上带。那般顾左右而言他的说辞,皇上纵使不信, 也不会觉得她是有意设计什么。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