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节(2 / 2)

鹌鹑 它似蜜 4251 字 1个月前

他已然明白过来这是在去往哪里。一个多小时后,两人到了石景山,首钢集团的工厂旁边,在高架桥上途径那片废墟和平房。

“我问房东了,”杨剪开口,为了让李白听清,他声音用得很重,“今天开始拆,一下午就能拆完!”

“我也问了!”李白大声回道。

空寂而笔直的大路,他们高高在上,用余光去瞥,又忍不住转脸去看。挖机和推土车之类的重机械已经聚起来了,还有卡车,好多好多辆,还有好多戴着安全帽的人,只是那么一小片破房子而已,颇有些杀鸡用牛刀的架势。还没上工地的设备和人都挤在废墟边的马路上,所以那条路被已经被暂封了,他们无法下去靠近,只能从环路上远观。

这一段高架路还是太短,并且禁止停车,很快,李白就算把头扭到极限也瞧不见任何了,而放眼环顾,四周不是新盖的高级小区,就是正在建设的快速公交专线,确实也没地方能让他们借去停留片刻,去目睹那片破烂被拆解的过程。

于是杨剪在下一个路口下了高架,在地上调头,折返,又挑了个最近的路口再上来,如此绕圈,好再次开过那条视野宽阔的路段。

仿佛不知疲倦,他就这么带着李白一遍又一遍地绕,累积起来可谓是千里迢迢,却只换一次一分多钟的走马观花。他们最终没有错过那排平房的倒下,李白的小屋在最末端,是那排房子里面第一个被推倒的,那个玻璃顶棚,那张被两人弄塌又修修补补重新支起的小床,那个可以晒衣服也可以挂腊肉的铁杆架,夷为平地只需一瞬,全部粉碎在挖掘锤下的几声巨响中,遥遥地听,也相当模糊。灰色小方块的解体放在一大片灰色中同样是模糊的,还不如工人头顶小小的几粒橙红刺目,但他们尽量放慢了速度,去经过,去看,也都记住了。

这是第十四圈。

李白有些恍惚。

二零零二年初,他独自一个,只把这地方当成暂时歇脚的旅店。

二零零六年最末,却有杨剪执着地把他带来,被风和尾巴后面的车子驱赶着,狼狈地,马不停蹄地,送别共同的巢穴。

这是命运吗?这是人为的吗?注定的吗?他该得的吗?他绝对不能放手的吗?怎么会,真的,有一个人出现在他的垃圾人生里,现在依然没走。浪漫主义,英文是romanticism,李白想起常在杨剪带给他的书中看到的词,死记硬背,觉得美,不想忘,却刚刚明白这个抽象概念如何扣上实际。

就是抛弃实用而选择发疯,就是在冰冻中头痛欲裂涕泗横流却浑身都烧起了大火,就是现在死掉,没人在意,他们的鬼魂也会为彼此鼓掌。因为此刻他们在一起,被遥远且已经消亡的东西吸引,也相互吸引,着了魔,入了迷,随便怎么说。小屋的坍塌是共同的刻痕,好像李白第无数次想到的那件事,割两个口子,然后握手,等伤口永远长在一起。之后,他们回到那个早已不再新鲜的路口,不必再次折返了,杨剪停在街边一个冒着焦香味的糖炒栗子铺前,回头定定地看着李白,呼出大片大片的白气。

他说:“我找到房子了,搬出来和我一块住吧。”

第28章 天下第一幸福

那套房子就在清华南路旁边的一所家属院内,夹在两所高校之间,六十多平,环境清静,邻居基本上都是北京大学的教职人员。事实上李白以前就来过一次,是二零零五年,夏天最热的那一会儿,他去了杨剪的毕业典礼,进到宏伟的邱德拔体育馆,跟众多家长站在一起他梗着脖子,在黑压压的上万人里找杨剪的身影,在一团团方阵接二连三的高声念诵中,等杨剪学院的口号。

期间还有一个面善的中年女人拍肩提醒,同学你学士服呢,学生区域在那边可别找错,实在是太热情了,吓得李白转身就走。后来典礼结束了,那些团起的方阵渐渐化开,人们各找各的亲朋,继续拥抱合影,李白也径直朝物院的方向摸索。

那里还聚着一小撮人没散,边缘是几个杨剪的同班同学,李白很眼熟。这个班里,甚至在这个学院里中,早就有好多人认识他,带着点戏谑的意味,他们叫他“小朋友”“老弟”“杨剪他弟”,但怎么叫李白也不应,只是四处扭头张望,一听到背后那声“小白”,他就跟草原上的羚羊一样灵敏,转身一溜烟跑了过去。

杨剪和几个哥们站在一块,正在打电话,方才看李白越走越远,他就捂住手机叫了一声。李白把新开的药塞进他包里,挨在他身旁乖乖地等,听他重感冒的鼻音,玩他学士帽一角垂下的穗子。这情形被旁边拿佳能相机的公子哥连拍了好几张,李白就躲在杨剪肩后,阴森森地瞪他。

“好了,”杨剪放下手机,“李老师说能来。”

公子哥把卡片机挂在腕子上,拍手大叫:“剪哥牛逼!”

其他同学们也都是很开心的样子。

散伙饭请来了一个人缘极好的老师,那就成了谢师宴,班里乌央一大帮人都想跟系里公认最棒的专业课教授喝两杯,包厢都坐不下,那家属当然不会在邀请范围内。但李白偷偷跟了过去,是西苑那边一个挺火爆的川菜馆,他在前台通过描述杨剪的长相问到了房号,真走到跟前了却又莫名发憷。贴门听了半天,名校学生高谈阔论起来总像辩论,甚至打仗,李白却只能偶尔在其中听到一点杨剪的声音,很零散,那人今天蔫蔫的,好像不怎么说话,也不爱抢风头。

身后忽然一热,是服务员端着沸腾的水煮鱼要进屋上菜,他赶紧把门给人让开,然后落荒而逃,一直跑到店门外,在街边银杏树下蹲着,他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只知道要是方才在门缝里和杨剪四目相对,自己恐怕会很想死——他逃跑前看到杨剪了,确切地说,是杨剪的肩膀。那人穿的是正红色的t恤,袖口有两圈细细的黑条。

所以现在应该快速离开,假装从没来过。不幸的是,李白一蹲下就挪不动地儿了,就像有些时候,他蹲在冬青树下。这一回他既不够隐蔽,也忘了跑得更远。将近十点钟,那群春风得意的“状元郎”一个个酒足饭饱,从店里晃悠出来,杨剪夹在醉得东倒西歪的同学间显得笔直极了,清爽极了,李白一眼就看到了他,而他也一样,一眼就瞧见了树下那个疑似跟踪狂的白色影子。

由于很早就考了驾照,人也发着烧没有喝酒,开教授的车送人回家的任务自然交到了杨剪肩上。他先是把人扶进后座,接着,很自然似的,在同学们围在后面跟老师道别时,他独自站在还没熄灭的车灯前,朝僵蹲在那里装蘑菇的李白招了招手。

之后李白坐在副驾驶上,生平第一次,他坐在一辆轿车的这个位置,仍觉得不太真实。对于他的不请自来,杨剪好像没有丝毫的意外,没有反感,也没让他解释。听着后排教授闭目养神讲醉话,一个看起来得有三四十岁的大男人,跟愣头小子似的把嗓门抬得老高,义愤填膺地反复强调,你不读研可惜了,你应该考我的研究生,你应该继续做实验,发文章,不要去搞什么芯片,说着说着居然开始哽咽,而杨剪仍旧只是客气地回上两句,不见有丝毫动容。

他是心不在焉的,只有车开得专心,均速前进,不超不抢,遇到红灯也不压线。

李白更惊讶了,会载着他沿五道口的铁轨把摩托飙冒烟的人,在愿意的时候,也可以把车开得这么稳。

把老师送进家门,杨剪身上那层紧绷的壳子才解冻,五层楼都没下完,就在灯光昏黄的楼梯拐角,他忽然往李白身上靠了靠,骂了句他妈的,又说,终于完了。

额头贴在颈侧,是滚烫的,李白扶住他,几乎是双手搂着他往下走,“我以为同学聚会是那种很开心的事。”

“是开心,”杨剪笑了,“但更累。”

“那……烦吗?”李白轻声说,“所有人都很烦,绕着你飞,像虫子。”

杨剪还是笑:“没有人绕着我飞。”

“我烦吗?”李白鼓足勇气问出这句话。

杨剪拧了拧他的脸蛋,“你抱抱我吧。”

李白怀疑这人今晚呼吸了太多酒气,也醉了,是被熏醉的。那怎么能开车呢?那怎么,还能走路呢?两脚都不该沾地。杨剪要是永远都要他扶就好了,一直发烧会很难受,他就用更多的舒服去弥补。这么想着他就头脑一热,不仅是抱,抱完直接把杨剪背到了一楼。

那应该是杨剪第一次被吓到,在李白面前。他浑身都僵了,声音压得低低的跟李白说你他妈脑子真有毛病啊,李白却一个劲儿地笑,身上的人没有挣脱开来把他推走的意思,他感觉得到,步伐轻快得像是要飞,出了门洞,听见杨剪悬崖勒马似的那一声“吁”,他才勉强停下。

紧接着两个人就踉踉跄跄地踩到了草地里。

有过这么一出儿,李白对这套房子印象极为深刻也是无可避免。那天草叶剌在脚脖子上的痒他都记得。而这套房子对于杨剪来说,意义似乎要简洁明了得多——房间的主人,那位年轻有为惜才如命的李教授就要出国做访问学者去了,为期两年,愿意把公寓租给他住,一个月只象征性地收六百块钱。

因此,踏进房门时看到李白激动得眼眶红红,他发愁的重点仍然还是屋里的环境。

李教授也有些过意不去,领着两人绕过堆在门口的杂物,踩上时有不明印渍的地板,“平时没空收拾,也不经常回来,就偶尔浇浇花,”他打开窗户透气,笑呵呵道,“你们俩就怎么舒服怎么来,屋里就那点东西,你们也随便用,等我回国过来一瞧,不比现在还乱就行。”

“您放心吧老师,”杨剪打起保票,拍了拍李白肩膀,“这儿有个会过日子的。”

李白小心地组织语言,说:“我哥也很爱干净。我们会经常打扫卫生的。”

“好好好,那就好,”李教授最后瞧了几眼他养在花架上的凤尾蕉跟猪笼草,那大概是整套房里收拾得最利索的角落,他从阳台出来,手里拎着那串钥匙,“下面这两年也算能安定下来了,没有后顾之忧。你还这么年轻,虽然不搞学术的确可惜了,但老师教了你三年,从来没怀疑过你能成大事。”

杨剪还是说我明白,说谢谢。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