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2 / 2)

“不对,你少算了不少,除了雇佣的本地人,沈家自己人也有不少,具体多少不清楚,几十近百个总是有的,要不然他们没法安全进林山县,外边山道可不太平。近四百人一年消耗的粮食数目非常惊人,要想马儿跑,不给马儿吃草可不行,不然那些人哪干得动活?”莫知县在林山县待了那么多年,对农事和农人的胃口都有一定了解,下人吃不好那是肯定的,但绝不会真饿着他们。

起码要吃个六七成饱,他们才能负担一整天繁重的体力活,而且这种情况还不能持久。垦荒那可是个力气活,荒谷那么多田地,持续时间将会很长,再加上期间春耕夏耕,劳动量如此之大,只要不是周扒皮,还想要下人们持续不断为沈家做事,这么多人一年少说也得消耗近十万斤粮食。

照这么算,不是还剩几万斤可以往外卖,数量不是正能合上吗?其实不然,把粮食都卖了,到明年夏收前这么长一段时间,沈家这些人都吃什么?再说种田是靠天吃饭,谁能保证明年粮食收成就一定好?不存下足够的粮食,不说沈家下人,就是沈家主子们恐怕也不会安心。

既然沈家敢往外卖粮,那就说明他们并不缺粮食,不是真开垦出大量荒地,就是沈家下人会种田,粮食亩产都不低。无论是哪一条,都说明沈家不简单。

想明白这些后,莫知县对沈家更为看好,决定亲自去会一会他:“仲秋,走,跟我去瞧瞧去。”

“是,大人。”

第160章

像林山县这样的偏远地方,人少地多,大量良田都掌在地方豪强手上,百姓不是不能开荒田,只是离村落都较远。这样的地方,远离人烟,多半已经可以算作荒郊野外,出行不便不说,还有一定危险性,不到万不得已,没人愿意离群索居。

小青山口一带是进入荒谷的必经之地,倒也不是不能从其他地方进,只是这么一来,就得绕很远的道。

方天林也没想过要把所有入口都封死,这不现实,至少短期内是如此,但小青山口还是掌握在沈家手里为好,省得等沈家发展起来后,到时候有人将小青山口封住,沈家连出个山都得拐七拐八,借道其他村落,这太过受制于人,不是方天林愿意看到的。

小青山口并不靠近村庄,那里一片荒芜,只偶尔有人在附近劳作时,上山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收点山货,不过也只在外围逗留,一般农人都不会深入。

方天林请有经验的老农看过,这附近土地不算贫瘠,却也不是什么良田,开垦之后顶天也就达到中等田的水准,估计下等田中等田五五开的样子,也难怪这一片地方没人买。在有众多选择的情况下,这样的田庄经营起来确实不太划算。

方天林看中的也不是这些,买田买山林只是附带,先把这块地方划入名下,没了掣肘之后,以后想干点什么都成。反正山林税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至于山脚下那些荒田,即便县衙不给任何优惠,走正常程序,也能免税个两三年,在那之后才会开始逐渐加税赋,直到跟熟田税收持平为止。

就整个靖朝而言,依旧是地多人少,富裕的南方一带还好说,田地大都开垦完毕,荒地很少,其他地方可就不见得,西部北部都有成片地方无人问津,如此之下,朝廷自是鼓励大家积极垦荒。无奈生产力低下,这种情况一直没有太大改善,就是给百姓田地,他们都顾不过来,别忘了可还有田税在那等着,即便那是几年之后的事情。

方天林不是第一次见莫知县,对于他的出现倒是没太过惊讶。不过莫知县跟他随意寒暄了几句,便再没开口,一直在一旁认真地看着他们办事,这么反常的行为,方天林就是想无视都难。

荒地不值钱,但在县衙造册入籍,数目一大,也颇为可观。这还只是对于方天林而言,对县衙来说,那就是平白多出一笔他们都能受益的钱。

林山县地处偏远,天高皇帝远,上缴国库的赋税极为有限,县衙官吏油水就来自于余下那部分。可惜,这里逃税漏税非常严重,不说地主乡绅,就是平民百姓,都有瞒报谎报。

莫知县已经尽力,依然只是让这种情况稍稍改观,要维持偌大一个衙门运转不易,对于沈家这样花钱买个安稳的人家,他是格外欢迎,这点倒是不拘泥于沈家一家。遗憾的是,本地人从来不给他这样的机会。无主田地占了就占了,真跟他们去掰扯这个,衙门就不用干别的事了。

当然,双方处于一个平衡状态,当地士绅也不会把事做绝,总得让县令有个立足之地,否则逼人太甚,莫知县撂挑子不干,下任知县还不知道是什么性子,还不如双方井水不犯河水,维持眼下这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状况。

方天林收好地契,正打算跟莫知县告辞离去,谁成想反倒被莫知县抢了个先。

“方老爷,随我去大堂坐坐。”

方天林略一沉吟,便应了下来。

落座后,方天林开口问道:“莫大人,不知叫我来是?”

“方老爷,咱们明人不说暗话,我的意思想必你也清楚。不过,这次叫你过来,还真有另外的事情商谈。”莫知县搁下手中的茶杯,一脸正色说道,“既然你买了小青山一带的山林田地,你是想在那建庄子是吧?”

方天林点了点头。

“你或买或雇了不少人,其中一些人并没在户籍上造册,架不住各村背后基本都有人在支持,各有各的小心思,一年过去,消息早就已经漏到我这,这我权且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那些登记在册的佃户,田税是不用缴,丁税徭役之类可是还要摊到他们上面,不知方老爷怎么个打算?”

方天林并非没考虑过这些,只是一直没人来催,他也就不过问。里头的弯弯绕绕明眼人都清楚,林山县上缴的赋税,恐怕半数以上都进了县衙官吏和当地士绅口袋,归入朝廷的反而只在少数。

方天林可没有自掏腰包养他人的习惯,买田买地照数给只是习惯使然,他不想让自己也染上其他人的恶习,但并不代表他就乐意当这个冤大头。

要知道,县衙也不是铁板一块,地方豪强没有权力在手,怎么能称为豪强?除了莫知县这一方之外,本地官吏话语权也一点都不小,莫知县跟他说起这事,估计是想进一步拉拢沈家。

方天林心念一转便明白,莫知县不会在这事上为难沈家,这就好办了:“莫大人有何高见?”

莫知县也没有卖关子,见方天林这么上道,直接给出之前就跟幕僚商量好的建议:“方老爷,荒谷实在太过荒僻,衙差都不好上门,不如在小青山口这边建个村落,到时候有事也好随时联系。”

莫知县口中的村落可不是简单的自然村,而是行政村,会有村长甚或里长职位,显然这跟庄园是两码事。

方天林一直静静听着,并没出言打断。

“你可以让那些佃户雇工在这里居住,村长里长之位直接由你们沈家内部决定,再给你一个六房(吏、兵、户、礼、刑、工房)任选的胥吏位,你意下如何?”

方天林微垂眼眸,想着这么做对沈家的利弊。庄子他本来就要建,按照莫知县的提议,不过就是改个称呼而已,实质上并没有多少变化,但设立村子后,就等于林山县多了一个下属村,虽然这些人基本都是从其他村子抽调而来,那也是实打实多出一个村子,意义上并不同,相当于莫知县这边又多了股支持的势力,虽然目前来看这股势力不大,但白得的谁不爱要?

至于村长、里长,这个跟县衙编制无关,这些都是本地乡民自行推举,当然上头有人支持,其他村民自是没了这个机会。

问题是这个村子的村民不是沈家下人就是沈家雇工,不管是村长还是里长,最终都会落在沈家头上,莫知县等于是在慷他人之慨,这个他人还是沈家自己。可要说莫知县是白占便宜,那也不尽然,沈家如今已有自立的本事,但若跟莫知县不对付,那也是个麻烦事。

方天林并不是嗜血之人,一言不合直接开干这样的事,能避则避。莫知县这一派主动示好,他也乐意接受。再怎么说,莫知县能安稳在林山县连任好几任,自有他的本事,找谁合作不是合作?不光莫知县,要是有其他本地士绅愿意同他做生意,沈家也会敞开大门欢迎。

以上这些都不算什么,倒是胥吏这个任沈家选的小吏位置,实用不少,看来莫知县也的确是下了本钱。

莫知县为何一直打不开局面?还不是他是外来者,而有编制又有定额限制的胥吏都是本地人,知县是客官,即便是边关之地的县令,像莫知县一样一任就是十来年的也不多见,胥吏却是只要不被人替代,可以一直在这个位置上坐到老,那些三年就走的县令,没点本事的,权力被这些胥吏架空还真不是稀罕事。

换而言之,名下支持他的胥吏多寡,直接关系到莫知县在林山县的权势地位,好不容易争取到一个名额,莫知县不加强自己一方的势力,反而将其让给了沈家,做出的牺牲不可谓不小。

莫知县如此向沈家示好,方天林自然知晓是为什么,他自己对胥吏这个位置没什么想法,不代表沈家其他人没有,更不用说,方天林清楚,在县衙安插一个胥吏的好处。衙门里有人,以后林山县有什么动静,他都能第一时间就知道,只是这个人选倒是不好选了,不问他都知道,当官对沈家人的诱惑有多大,尽管胥吏并不算入品官员,那也不是一般人能涉及。

别看胥吏地位较低,位置一点都不起眼,却是有实权在手,底下不知道有多少连编制都没有的差役想要补缺。

莫知县找上沈家合作并不是胡乱为之,从方天林两次进县衙买山林荒地一事就可以看出沈家不缺钱,而他最缺的恰恰就是这个。要是他手下权力大,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想来即便没这么夸张,也不会是如今这番田地,当然,前提是他要够贪。

问题就在于此,莫知县是想贪都没多少地方让他贪。若藏富于民,莫知县还能动动歪脑筋,偏偏大量财富已经被本地豪强收归囊中,他再大肆收刮,这个林山县就真没眼看了。

俗话说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莫知县没到这等地步,却也没差了,胥吏差役都要钱生活,他手上没钱,怎么拉拢他们?沈家这个刚在林山县落户的外来富户,自然就被他盯上。反正情况再坏也坏不到哪去,最多就是回归原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