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可能有不同的形态,它们对环境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可能对于一种生物来说是地狱的环境,对另一种生物来说却是天堂。就比如,在离开地球之前,萧宇怎么可能会想到,在土卫六之上,竟然还有黑虫这种生物存在?
直到现在,萧宇的飞船之上还保留着一些黑虫的标本。以现在的眼光来分析,萧宇认为,这些黑虫,也应该被划分到异兽生物的范畴之内,而不是普通的生物。
这种情况,对萧宇寻找智慧生物的探测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原因很简单,因为萧宇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手段去定义哪些恒星系才值得自己靠近去探测一番。而将所有恒星全部探测一遍显然不现实。
这里的恒星密度要比太阳系所处的位置恒星密度稍微高一点。在二十光年范围之内,大概有超过一千颗的恒星。而萧宇并不认为自己的运气可以那么好,可以在这二十光年之内就找到智慧生物。
萧宇的心理底线,是三千光年范围之内。萧宇打算耗费不多于两千年的时间去完成这项任务。三千光年范围之内的恒星数量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了,如果每一颗恒星都要近距离探测的话,就算再将两千年这个时间扩大十倍都不够。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萧宇召集自己麾下的所有科学家,进行了许多次讨论。
“首先,我认为,生命星球之上必须存在液态物质,无论是液态水也好,液态甲烷,乙烷也好,总之必须要有液态物质。因为生物体内部的能量交换等,必须要以液态物质为载体。”
一名科学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不,我不认同这一点。”另一名科学家表示反对,它说道:“虽然我们这一百余个种族全部都是以液态物质为载体进行的体内能量交换,但是在这宇宙之中为什么就不能存在以气态物质为载体进行能量交换的生物呢?毕竟,从理论上来说,气态物质也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
这名科学家的发言引起了一大片议论声。
“这一点暂时存在疑问,我们无法证明也无法否定,那么进行下一项讨论。同样是关于物质交换,我认为,一颗合适的生命星球,必须要有一个液态的核心,只有液态核心才会有地质活动,才会有造山运动,然后,还要有一颗足够巨大的卫星为它制造潮汐力,制造风,以形成全球范围内的物质交换。”
“这一点我不认同。我认为,我们可以再将它的范围扩大一点,只要一颗星球有大气层,就具有足够的价值了。在恒星光芒的照射之下,大气温度的不平衡会引起大气流动,这些流动带来的物质交换已经足够了。”
又一名科学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不,并不一定需要这样。为什么一定要大气流动和物质交换呢?没有大气的行星就无法进化出生命来了吗?我不认同这一点。我认为这一点限制可以取消掉。”
…………
这种讨论活动足足持续了两个月的时间,萧宇将限制条件一次次的放宽,结合起这一百余种生物各自需求的环境,以及它们母星系的状况,最终得出了以下这几点结论。
萧宇认为,这几点结论,至少在银河系之中应该具有普适性。也就是说,只要是存在智慧生物的星球,一般都会满足以下这几个条件。例外肯定会有,但是数量不会太多,可以忽略。在将来的寻找过程之中,自己将以这几点为指导展开行动。
首先,可以存在生物的恒星系,其主恒星必须是稳定的,可以平稳而持久的向外输出能源。这一点,便将所有陷入末年以及幼年期的恒星排除掉了。因为幼年期的恒星活动太过强烈,同时星系内部太过混乱。一次直径十公里以上的小行星撞击,便可能将一个生命的萌芽毁灭掉。而在初生的恒星系,这种程度的撞击只能算是小意思。老年恒星则会变成红巨星,恒星活动更加剧烈。
其次,它的寿命必须足够长久。因为只有主恒星的寿命足够长,才可以为生物的缓慢进化提供充足的时间。这一点,又将所有的巨星排除掉了。
因为恒星的质量和寿命成反比,质量越大,寿命越短。质量是太阳几十倍的恒星,其寿命便可能只有几百万年甚至更短。以宇宙尺度来说,这么短的时间只是转瞬即逝。这么短的时间,显然不足以进化出拥有智慧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