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0章 请叫我韩老师(1 / 2)

“是啊,每个时间段的光线都是不同的,早上的光照亮堂、中午的光线强烈、晚上柔和,不同时间段的光线都会带来不同的美感~拍摄出不同感觉的画面;照相馆里用人工光虽然也能做到各种变化,可终究不如自然光丰富。”照相师傅附和道,摄影又被称为用光的艺术,他当然明白自然光和人工光的区别。

当然,人工光不如自然光丰富这话就有点绝对了,人工光能做的事情可多着呢,不过那都需要多种专门的设备,他这家小照相馆肯定是没有的。

两个姑娘咬了咬耳朵,然后那位头发短点的姑娘伸出了右手,“认识下吧,我叫黄贝贝,这是我一个院儿的朋友薛雪,我俩在瑞金路住,你住那儿啊?”

“我叫韩春明。”沈隆伸手和她们握了握,瑞金路是外交部大院儿所在地,这俩姑娘看起来应该是外事干部的孩子,怪不得能穿成这样,她俩这么说话其实是在盘道,想看看沈隆是那个大院儿的孩子,在她们看来,除非是干部子弟,一般人那懂得这些。

她们甚至已经在猜测沈隆是什么家庭出身了,或许他家里是在媒体单位上班?又或者是电影厂?要不然怎么懂得这些?

沈隆以前可是和钟跃民他们混过,当然明白这些,不过他并没有装逼,把第二灯泡厂说成二炮什么的,而是老老实实说自己在正阳门下住着。

这两个姑娘有点失望,因为这块儿住的都是普通老百姓,并不是什么大院儿,但对美的向往还是让她俩暂时忘了身份的区别,黄贝贝继续问道,“你明个儿有事儿没?要是不忙的话,我去借台相机,然后咱们找个公园,你帮我俩拍照吧?”

“嗨,我倒是想忙,也得有人给我机会啊,现在工作还没着落呢,你俩放心的来。”沈隆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双方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和地点就散了。

他可不是想泡妞,这俩姑娘长得虽然还可以,却不至于让沈隆心动,之所以愿意帮忙则是因为想起了另一位富豪的发家史,当年在资本市场上翻雨覆雨的德隆系掌门人唐万新就是靠照相起家的,他或许可以模仿下。

八十年代初,唐万新花了四百块在乌鲁木齐租下了“朋友”彩扩社,把接来的彩色胶卷集中托运飞往广州朋友拿到后冲印再寄回乌鲁木齐,因为乌鲁木齐没有第二家同类业务的店面,所以他很快就赚到了钱。

来找他扩印照片的人越来越多,于是唐万新就想着购买彩扩设备,这样就不用再给广州那边分钱了,但他的资本又不够,遇到一般人估计会放弃,可他却想出了绝招,打出了招聘启事,等人来了他提出要求,想上班先交押金。

那时候找工作挺难的,于是这些新员工都想办法凑了钱,唐万新上演了一处借鸡生蛋的好戏,用这笔钱买了彩扩设备,一口气赚了六十万,攒到了第一桶金,细想起来,这手段绝对不比马博士差。

从黄贝贝和薛雪身上可以看出,人们对美的追求是无法抑制的,自己既然懂摄影那就可以靠这个赚钱,现在开照相馆肯定是不现实的,但我帮别人拍照片,收点手艺费这不过分吧?那怕是那十年,还有人找画家买画呢,咱们艺术家的事儿,怎么能算做生意呢?

没钱买相机不要紧啊,唐万新的办法完全可以拿来借用么,咱不招工这个违法,但是可以问黄贝贝借啊,我帮你拍照片,你借我相机,这不挺合适的么?至于客户也不担心,这些大院孩子的德行沈隆再清楚不过了,她俩拍了好照片那绝对会拿出去显摆啊,到时候一传二二传三,还用得着愁没生意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