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远洋探索的探索计划,沐风一开始就是做了两手准备的。
沐风设计远洋母舰的时候,安排辽宁带着太原去练习、尝试控制空警3000在海面上进行迫降。
按照从胡德、俾斯麦、黎赛留、维内托那边得到的信息,这里距离ijn和usn至少有10000海里。
10000海里就是18520公里,自己航程最远的空警3000也到不了,所以利用飞机直接飞过去是不可能的。
而且,出于安全考虑,即便是航程足够,在不知道ijn和usn状况的前提下,自己也不能贸然的乘飞机去。
所以沐风打算让空警3000飞到接近极限航程的10000公里左右的时候,找个合适的岛屿,自己和舰娘们跳伞,飞机在附近的海面迫降或者干脆坠毁。
让指挥建造机器人在岛屿上建设一个临时的机场、基地,自己将一套新的飞机放到这个临时的机场上,再次从这个机场起飞向前探索。
一次向外扩张10000公里,但是每次都要建设一个临时基地,建设基地当然需要时间,而且既然是临时基地,环境、条件什么的就不用想了。
最后还要考虑长时间远程飞行之后,唯一的目的地遭遇持续性暴雨天气的麻烦。
这里是一个海洋世界,日常天气变化比地球剧烈的多,天气晴朗的时候突然发生暴风雨,或者突发持续性暴雨天气,都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与之相比,远洋母舰上的条件就优越太多了,坐着这这种大船出去,基本相当于乘坐最高级的装甲游轮出海去玩了。
远洋母舰如果用30节的速度持续航行,10000公里只需要7天就到了,就算是20节巡航速度,也只需要11天就到了。
这样的探索速度,就算是比飞机迫降加建设临时基地的方式慢一些,但是一共也慢不了几天,而两者的生活条件和安全性就天差地远了。
一个星期后,远洋母舰设计方案在科研系统反复不断的检测和提醒中,经过近百次大大小小的修改,终于定稿,交给建造机器人去开工建造。
现在第一军港和要塞区的基础工业设施基本完善了,也找到了品相不错的铁矿,已经储备了大量的钢材。
炼制特种钢材需要的特殊元素找不齐全,但是可以通过制造中心用资源转化出来,这种技术都是非常成熟的。
大型船坞也已经提前准备好了,建造机器人忙活起来效率也非常高。
与此同时,辽宁和太原操作空警3000,在第一军港周围的不同海域,不同海况下,进行了反复几十次的练习,折腾散架了几十架飞机。
这天上午,第一军港的全新的20万吨级船坞旁边,辽宁拿着一沓打印出来的文件递给沐风,同时简单扼要的说明:
“海面迫降的成功率,受到天气的影响很大,在晴朗无风的天气中,我和太原基本能够保证80%的迫降成功率,想要进一步提升很难,毕竟普通飞机本来就不是为了要在海面上降落的。”
沐风听了不禁莞尔:“我当然明白,我本来也没想着让你们保证100%成功,也没想着把海面迫降当作常规作战方式,只是临时将就一下,80%已经足够了。”
…………
当天下午,沐风带着天狼星、太原、辽宁,一起去了要塞区,赶到了刚刚完工的新机场.
沐风控制256只建造机器人,加上一大批资源,以及一些必要的设施、材料,分别装进了6架空警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