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暗流涌动(2 / 2)

造车 榕之子 2482 字 1个月前

看见广汽本田混得风生水起,这让只能从发动机中分粥的东风集团眼红不止,发动机厂跟整车厂没有可比性,广汽本田一年16亿的净利润是卖多少发动机都比不上的香饽饽。

因此,趁和本田在发动机领域合作之余,东风老总苗于玮私底下提出了跟本田进行深度合作的意愿,就是成立第二家合资整车公司——东风本田。

能跟竺天峰并称少帅的苗于玮同样雄才大略,他看到加入wto后的机会,努力扩张着二汽东风的版图。

本田汽车第一念头当然是热烈欢迎,现在雅阁一款车就能横扫中国中高级车市场,利润率冠绝全球,他们当然希望能在中国加大投资。

“我们对和东风的合资持开放态度,但也要顾及广汽方面的意见,毕竟他们为本田进入中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本田社长吉野浩行对东风方面如此回复。

在广汽本田谈判时,双方立下过一个君子协定,本田的发展只能在广府市,而广府市也不选其他合作伙伴。

郎有情妾有意,但是还得看第三者广汽的态度,更明确说是广府市的态度。

因此,本田社长吉野浩行特意来到广府市,与当地市领导进行会面,并把想跟东风合资整车的消息透露给对方。他已经为此做好心理准备,估计要和广府市方面进行长期谈判拉锯战。

“可以,但你们也得允许我们另外找一家。”

没想到,广府市主要领导很爽快答应了本田的申请,因为广汽也早不满足仅找本田一家合作伙伴。像国内发展得最顺利的上汽集团,坐拥大众和通用两大合作伙伴;现在一汽动作连连,同样有大众和丰田两大帮手。

要把广汽发展为国内一流大型企业,光靠本田可不够。

“那好吧,你们找谁都可以,但我们不希望是丰田!”

吉野社长深知丰田汽车的厉害,本田和丰田两家企业犹如老冤家般针锋相对竞争。在北美市场,本田和丰田就打得不亦乐乎。雅阁对佳美、思域对花冠、crv对rav4,相爱相杀间互相成长。

“具体伙伴还没有下文,但我们会选择最合适广汽发展的伙伴。”

广府市其实也没有想太多,主要是趁此机会为合资留出名额。

得到广府市点头,东风很快跟本田敲定了成立整车合资的事宜,并报国家审批,新公司将坐落于东风大本营所在地武江市,计划投产国内首款合资suv,即在美国卖得火热的crv。

基本搞定东风和本田合资整车的事宜,让苗于玮松了一口气,但二汽的沉重负担还没有解决。

风神汽车生产的蓝鸟轿车年销量突破2.8万辆,利润超过8个亿,占据了整个东风集团利润的三分之一。

当初一个无心插柳的项目,现在居然产生如此大疗效,让东风能够输血前行。

风神汽车的成功,也吸引了日产汽车的关注,因为源源不断从日产本部运输到中国的发动机和变速器不会骗人,凭借蓝鸟轿车的热销,日产也从中分到不少好处。

风神汽车是东风跟台湾裕隆汽车合资的产物,而日产汽车掌握着裕隆汽车25%的股份,这让日产在风神汽车中拥有一定发言权。

老对手本田凭借雅阁在中国市场获得巨大成功,这让刚从泥潭中脱身的日产汽车冒起了进入中国合资的强烈兴趣。

凭借在风神汽车中的合作,日产汽车进入中国合资的首选就是东风汽车,因此双方一拍即合打算在风神汽车基础上拉日产进来,引入经济型轿车“日产阳光”生产。

从东风标致雪铁龙到东风悦达起亚,再从东风风神到东风本田,现在东风日产也快有了眉目,东风集团在轿车合资上频频落子布局,苗于玮居功至伟。

但是东风跟日产汽车在风神公司扩大合作的项目在中央却被打了回来,这让自诩懂经济的苗于玮大为吃惊。

“单靠几家合资的轿车生产企业就能解决东风现在的困境吗?东风遍布全国的生产基地,十几万职工,除了乘用车外还有庞大的商用车资产,这些问题都要通盘考虑!”

主管经济的副总理特意把苗于玮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说道。

“雷诺日产的老总不是叫戈恩嘛,他短短两年时间就让日产汽车起死回生。我建议你们东风这次要搞就搞大动作,把乘用车和商用车两大资源都拿出来合资,彻底解决二汽沉疴已久的历史问题。

现在不少外资巨头想要进入中国市场发展,可以,但是要拿出‘门票’!

像不久前的柯达公司,就拿出12亿美元收购中国十家胶卷厂并负责所有职工安置问题,我们中国政府同意3年内不批准新的投资者进入国内市场。

日产汽车要进入中国,必须拿出诚意,并且要能给东风集团带来新生!”

跟一汽、上汽相比,二汽东风就显得竞争力不足多了,合资品牌没有拿得出手的轿车产品,前两年还得靠国家救济才渡过破产难关。要不当初也不会被韩皓逼迫签下城下之盟,养大了目前在市场上风光不已的中华集团。现在十几万的职工窝在大山沟里,如何处理这个老大难题是国家高层都头疼的事情。

既然神奇的戈恩可以挽救日产,那么他是否可以妙手回春造东风呢?

“你们的提议太过超前,远远超过我们的期望,必须到董事会讨论。”

就连被誉为汽车狂人的日产总裁戈恩一时都无法定夺,只能是拖字诀考虑。

中国市场在广汽本田和上汽通用的试水照耀下,已经展现出无穷的活力,将来全球汽车竞争的主战场毫无疑问就在中国。

“谁赢得了中国,谁就赢得了下一个世纪!”

从乘用车到商用车跟中国第二大汽车企业合作,整合难度可想而知,而且投资规模更是会创造中国汽车界的历史。

戈恩心中明白,日产汽车要有所作为必须进入中国,但是这张昂贵的门票是否值得呢?